光照管理是蛋雞籠養殖提高產蛋性能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技術之一.產蛋雞對光照很敏感, 采用合理的光照制度才能收到增產效果.蛋雞發生開產過早、蛋重小,啄癖等現象,很大程度上都與光照管理不當有關.
1 光照對蛋雞的作用原理
光照對雞的作用有兩個方面:① 促進生殖腺多種激素的作用; ②通過光照周期循環作用使雞體內所有機能的固有節律與明暗同步。
光照作用的機理一般認為, 光線的刺激作用經視神經途徑傳至丘腦下部或直接透過顱骨達到松果體及丘腦下部, 作用于光感器,刺激 GnRH(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GnRH 通過垂體門靜脈到達垂體前葉, 引起 FSH( 促卵泡激素)和 LH( 黃體生成素) 的分泌, 促進卵泡的發育和排卵。
2 光照對蛋雞的影響
光照對雞的性成熟、 產蛋、 蛋重、 蛋殼厚度、 產蛋時間、 產蛋到排卵間隔、 受精率、 精液質量與孵化期及生理狀況、 活動、 代謝及行 為個方面都有影響。
2.1 關照時間對蛋雞的影響
光照時間的長短與雞性成熟日齡密切相關。 育成期光照時間過短將延遲性成熟, 時間過長則使性成熟提前。 過早成熟的雞開產早,蛋重輕, 產蛋率低, 產蛋高峰持續期短。 若產蛋高峰時突然縮短光照則可降低產蛋率、 增加死亡率, 即使恢復原來光照, 也很難短時間內達到原來的產蛋水平。
2.2 光照強度對蛋雞的影響
過強的光照, 可使雞煩躁不安,造成嚴重的啄癖、 脫肛、 神經質。光照突然增強, 可使雞群的破殼蛋、軟殼、 大蛋、 雙黃蛋、 小蛋等畸形蛋增加, 雞的猝死提高, 但光線太弱, 可使雛雞采食量下降, 飲水減少。 合理的光照強度不僅可提高雞的產蛋量和群體產蛋率, 而且還能節約用電, 減少雞惡癖的發生。
2.3 光照顏色對蛋雞的影響
雞對光線有較強的色感。 在紅光下雞趨于安靜, 啄癖極少, 成熟期稍遲, 產蛋量增加, 但受精率降低; 在黃光下, 雞的飼料報酬低,性成熟延遲, 蛋重增加, 產蛋量減少, 啄癖率提高; 綠光可使雞的性成熟提前, 公雞的配種能力增強,增重加快; 藍光促進性成熟, 提高公雞的繁殖力, 增重加快, 啄癖極少, 但會使母雞產蛋下降。
3 蛋雞光照的管理
實行人工控制光照或補充照明是現代養雞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大技術措施之一, 必須高度重視和嚴格執行。 制定關照制度的原則是: 雛雞及育成期均處于生長階段, 這階段光照制度是促進雛雞健康成長, 但要防止母雞過早性成熟。 產蛋期的原則是: 使母雞適時開產并達到高峰, 充分發揮其產蛋潛力。 因此, 光照時間宜長, 不宜逐漸縮短, 強度也不可減弱。
3.1 育雛和育成期的光照管理
雛雞只有在光照條件下才能熟悉環境, 進行覓食和飲水。 育雛最初幾天, 光照強度應比正常光照強度增強 2-3 倍, 這時較好的光照強度為 20LX,即每平方米面積應有2 瓦帶燈傘白熾燈。 2-3 天后光照強度逐步減弱, 最后光照強度為5xl, 也就是每平方面積有 0.5W 帶燈傘的白熾燈光源。
3.1.1 封閉式雞舍
完全依靠人工光照照明, 容易控制光照。 初生雛妓在 48 小時內保持 23-24 小時光照時間, 在喂食器高度的光照強度為 20lx,使水和料易于發現, 便于飲食。 從 18 周齡開始向產蛋期光照制度過渡。
3.1.2 開放式雞舍
受自然光照影響較大, 而自然光照在強度和時間上隨季節波動變化, 如北半球 6-7 月份日照時間為 14-15 小時, 而 12 月-次年 1 月約為 9 小時。 所以, 必須人工光照對自然光照加以調整和補充, 才能適應雛雞的生長發育。 為防止不適時雞早產, 多利用人工光照補光,控制光照時間。 具體方法有兩種:① 恒定光照時間: ② 光照時間逐漸縮短: 以上兩種方案中, 方案① 在生產中較容易實行, 但控制性成熟的效果不如較為麻煩的方案② 。 以上開放式雞舍的光照強度從 4 日齡起最好逐漸降為 5-10xl。
4 照明系統的設計和布置
光照度可用照度計直接測量。光照度的單位是勒克斯, 可簡寫為lx。 被光均勻照射的物體, 在 1m2面積上得到的光通量是 1 流明時,它的照度是 1lx。 按上述方法, 育雛第一周內, 每 15m2 的雞舍安裝一個 40W 的燈泡, 第二周開支逐漸交錯的換用 25 瓦燈泡, 進入育成期逐步交錯換用 15 瓦燈泡就可以了。只有這樣, 才能保證各層雞的光照條件比較均勻。